13213048845 王经理

关于我们

about us
关于我们

服务热线

0371-66388687

联系地址

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18号金银湾商务8016

服务范围

Services
行业资讯
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城乡品质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从138天到230天,咱的蓝天多起来了

来源:郑州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: 时间:2021-09-27 14:40:54
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,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在省委正确领导下,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站位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,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顺利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。

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,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在省委正确领导下,团结带领全市人民,站位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融入新发展格局,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,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顺利完成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。
      政治建设为统领 党中央、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

市委建立了常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加强理论中心组学习,创办“问学前沿”高端讲堂,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富有成效的政治理论学习,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懂、弄通、做实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联系实际狠抓贯彻落实,初步形成了贯彻新发展理念、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体系。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细化实化落实举措。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事抓在手上,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,组织开展了“大棚房”“占地造湖”“违建别墅”等专项整治行动,促进全市上下切实增强了“四个意识”、自觉做到了“两个维护”,全面提升了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、省委工作要求在郑州落地见效。

 科技创新促发展 经济实力显著跃升

把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摆在突出位置,高标准谋划建设中原科技城,实施“人才新政”,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,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15个,高新技术企业由408家增加到2922家,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15.5%提高到33.3%,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1.6%提高到2.3%。成功引进上汽、中国电子、新华三、海康威视、奥克斯等一大批高质量产业项目,以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比由22.8%提高到今年前7个月的42.1%。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,现代物流、现代金融、软件信息等保持快速增长。都市型农业持续发展,粮食生产保持稳定。五年来,全市生产总值每年迈上一个千亿级台阶,去年达到1.2万亿元,年均增长6.8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1.1个和0.5个百分点,在全省的比重提高到21.8%,带动力、辐射力进一步增强。
      城市转型优布局 城乡内涵品质全面提升

着眼强化中心城市功能,以人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,市域建成区面积扩大540平方公里,达到128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增加305.7万,达到1261.7万,全市城镇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,达到78.4%。确立“东强、南动、西美、北静、中优、外联”的城市功能布局,全面启动32个核心板块建设,城市发展更加集约、紧凑、人性化、有质量。道路综合改造、老旧小区综合改造、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及城市精细化管理“三项工程、一项管理”扎实推进,市区主次干道完成改造326公里,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791个。实施11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,今年将完成65条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轨道交通建设提速,运营里程增加到206.3公里,在建工程达到203.5公里;郑太、郑合、郑万高铁河南段相继建成通车,郑济高铁加快建设,“米”字形高铁网基本成形;建成“四环”快速路,“两纵两横两环”快速路网初步形成;城市供水、污水处理及固废处理市政设施日趋完善,南水北调供水基本覆盖全市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,50个精品村和300个示范村加快建设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深化郑州都市圈协同发展,郑开同城化步伐加快,郑许、郑焦、郑新合作发展不断深化。
      扩大开放拓“丝路”  内陆开放型城市特征日益显现

郑州至卢森堡“空中丝路”不断拓展,郑州机场航空网络更加完善,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,货运量已跻身全国6强、全球50强。“陆上丝路”形成了“六口岸、十站点”的国际物流网络,郑欧班列开行班次、运行效益保持全国领先,获批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。“网上丝路”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25%%以上,郑州跨境电商“1210”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。“海上丝路”铁海、公海联运实现无缝对接。自贸区郑州片区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、经济开发区、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开放平台创新发展,新郑综保区在全国综合评估中前移至第三位。建成功能性口岸9个,位居内陆城市前列。对外经贸合作更加广泛,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.9%,2020年达到4946.4亿元,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位、中部城市第一位。
 

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规划建设沿黄生态示范区,沿黄“四乱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。158.5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,“幸福河”风貌初步显现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,PM10、PM2.5浓度5年分别下降50%和47%,年优良天数由138天增加至230天。实施水生态治理,贾鲁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,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节水型城市建设纵深推进,城区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居全国前列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、廊道绿化、城市绿化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%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%,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。
      以人为本增福祉 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

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.6万元提高到3.7万元,年均增长7.3%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,181个贫困村9.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、持续增收。办好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,一大批中小学建成投用,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占比由39.4%下降到8.8%,新增公办幼儿园396所、公办园学位占比由31.4%提升至50%,3所高中进入全国百强行列,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纵深发展,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午餐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,减轻了学生压力、家长负担,受到社会好评。建设健康郑州,医联(共)体模式全面推广,建成100个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形成了常态化检测排查、隔离管控、医疗救治、社会防控闭环管理机制,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。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、医保、低保等基本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更加健全,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%以下,郑州成为全国“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”之一。
      深化改革更便民 内生发展动力活力充分显现

大力优化营商环境,创新“一件‘事’”“一网通办”和“一‘事件’”“一网统管”数字郑州模式,落实“放管服”改革,提速审批效率,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由第22名前移至第10名。深入推进以土地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改革,形成了优地优供的有效机制。深化规划集中统一管理、财政分级管理、以块为主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等改革,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管理治理新体制加快形成。深化国企国资、投融资、科技创新、开发区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,布局小微企业园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全市市场主体由58.3万户扩大到146万户,成为全国第8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省会城市。深化党政机构改革、司法体制改革、文化体制改革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分级办学制度,推进教育、医疗去行政化改革,推出了政务服务周末无休、“就医一卡通”等便民服务事项,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。
      文化引领重传承 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彰显

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,弘扬正能量,唱响主旋律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实施《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“四连冠”。赓续历史文脉,传承优秀文化,实施商代王城遗址、大河村国家文化遗址、双槐树“河洛古国”遗址及黄河国家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主地标工程,彰显古都厚重。推出了“唐宫夜宴”“精忠报国”等一批文化精品项目,讲好中原故事。谋划推进郑汴洛“三座城、三百里、三千年”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,整合创办“黄河文化月”,弘扬黄河文化。加快中央文化区建设,奥体中心、市民活动中心、文博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。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、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、国家网安周、金鸡百花电影节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动,有效提升了郑州的美誉度、影响力。
      凝心聚力保和谐 政治氛围得到巩固发展

坚持党的领导、人民当家作主、依法治市有机统一,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,支持和保障人大、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,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作用充分发挥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,多党合作、民族宗教、港澳台侨、新阶层人士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创新推进,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,党管武装、国防动员、军民融合取得新进展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,深入推进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全社会法治化程度明显提升,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取得明显成效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,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,安全生产基础更加扎实,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。
      管党治党强信念 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扎实推进

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深入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,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,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,党性观念更为牢固,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,完善“一个党委、三个党组”工作制度,健全党委议事机构及工作制度,党“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”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,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创新建立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,抓人促事、抓乡促县,促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。树立正确用人导向,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干部,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。实施“双百”工程、“墩苗育苗”计划,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。高质量完成县、乡、村换届,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,干部队伍充满干事创业激情。坚持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一体推进,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,完成十一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,驰而不息正风肃纪,从严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深化以案促改,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。